选委会选举结果的亮点不仅是民主派席次大幅增长,更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界别民主派的大获全胜。除了囊括8个专业界别,一些非全取的界别,民主派也占多数,而其他当选者的“不明确”,相信也极少挺梁派。文化界和演艺界的挑战者即使落败,也打破过往保守派自动当选闷局。
这一个主要亮点,有指标意义。
香港社会的稳定基础是什么?除了法治之外,若讲人群结构,稍有认识的人都知道就是专业阶层。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共决定要收回香港时,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领导人一再向访客表示:请投资者放心。他们所担心的是资本家“走资”,即资金外逃。因此,中共领导人不断会见香港大商家,表达对港人治港的诚意,劝说他们不要“走资”。当时大商家中,有一位与郭得胜、李兆基合组“新鸿基”公司、人称“三剑客”之一的冯景禧,他在会见中共总理赵紫阳时,对于资金留港的回答是:我的资金可以留港,但资金需要人去管理去运作,要有人帮我?钱,也要依靠会计、律师、金融、规划等等人才稳固我的企业,我这个投资者即使放心,但如果这些人才不放心,纷纷移民国外,或无心工作,我的资金留港也没有意义。相反,如果这些人才还在,流走的资金还会回来。
据说他这段话在中共内部传阅,一些领导人有所醒悟,其中之一是与他谈话的赵紫阳。赵其后给香港大学学生会复信,说回归后“民主治港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是否受冯的谈话影响。因为港大正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
不过,赵紫阳的意见没有贯彻他就因六四而下台了。其后中共管治和对港政策思维仍然一成不变,仍以“请投资者放心”为主轴,只不过在大陆经济起飞中,以给大商家经济利益为笼络手段。另一方面,就是以蛇斋饼糭的小恩小惠,以及工会街坊的服务,以笼络基层。也就是说,顾上层和下层,而漠视中层。选委会中,商界和工会是建制最大票仓。
专业人士,都是社会精英,拥有高学历,自由、法治、民主的价值观念深植于心。高学历人士从来都是民主派的票仓。但他们一般也比较独立,喜欢独来独往,不喜群集,顾家而不愿意蹚政治浑水。因此,许多这类界别的立法会功能议席和选委,就被一些专业界线模糊而实际上是亲共人士占据了。这次选委选举,尤其在文化、演艺中对传统势力的挑战,虽不成功,但意义非凡。
商界中,大多数人其实都有当年冯景禧的想法。所以在有竞争的商界1中,18席尽管自称建制,但全属ABC的“田北俊名单”。其他包括自动当选的商界、工业、金融、地产等界别,当选者很多都是在上届投唐英年的选委。相信其中隐藏不满梁振英斗争路线的不在少数。
选委会尽管仍然由大部分的劳工、商界所垄断,但专业界别才是指标。人才精英是香港的中流砥柱。选委会的选举结果,不仅影响下届特首的产生,而且也揭示了中产专业人士参与政治的趋向。
——转自香港《苹果日报》网
《中国人权双周刊》第198期 2016年12月9日—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