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柯衍健:谁令香港年轻人疏离中国?(图)

2016年09月28日

新一届立法会中,不少候任议员都相当年轻,例如只当了数月议员的杨岳桥,成功再度当选;郑松泰首次参选,就成功高票当选。有趣地,这两位年轻议员,分别代表着新世代民主反对阵营的不同要求——前者主张“香港自治、内部自决”,后者则主张“永续基本法、香港建国”。

巧合地,铿锵集原来在2005年时,曾经同时访问了他们。当时,两位年轻人在访问中,同样展现出认识中国的热切渴求。他们当年只身远走到北京大学攻读硕士,亲身体验中国的生活与文化。

对比今天的杨岳桥和郑松泰,他们对中国的态度以及身分认同,都发生了巨大转变。我们不得不问,是什么驱使两位曾经对中国充满热情和想象的年轻人,在深入认识和了解中国,却主张“香港前途自决”甚至是“香港独立建国”呢?

香港人对中国曾经有着强烈认同。香港的中国人身分认同,根据港大民调的数据,在2008年到达顶峰;当年很多香港人,也为京奥的中国健儿热烈打气。胡温两位领导人2002年上任,也曾经激起了港人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期盼。

然而,从2012年的反国教运动,到2014年的雨伞运动,以至今年以自决与独立为主轴的立法会选举,连串事件见证了香港人当年对中国的认同,早已经烟消云散。早前,中文大学的民调更加显示,近4成年轻人支持港独。

由当年的“开明中国”想象,到今天的“天朝中国”想象;由当年大叫“结束一党专政”,到今天的“香港前途自决”与“香港独立建国”;由当年关注建设民主中国,到今天只着眼中港区隔。香港人对中国认识越深,香港与中国越融合,年轻人却对中国越疏离,可是北京以及其在地协力者(Local Collaborator)却仍然期望,可以用各种维稳手段扭转港人心意。事实上,北京越介入香港事务,中港之间的“中央边陲矛盾”(Center-periphery cleavage)反而越激烈——北京越维稳香港越不稳,已经是写在墙上的答案。“中央边陲矛盾”强化了香港主体意识,形成了“自治共同体”的强烈情怀;就连当年只身走到北京,渴求认识大陆的两位年青人,今天都变成了香港民主反对阵营的领头人物。

香港人的中国心,恐怕不会再重燃了。

 

(作者为《香港革新论》共同作者)

——转自香港独立媒体

 

中国人权双周刊》第192期  2016年9月16日—9月29日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var/www/dev.hrichina.org/htdocs/includes/common.inc:2807) in /var/www/dev.hrichina.org/htdocs/includes/bootstrap.inc on line 1501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var/www/dev.hrichina.org/htdocs/includes/common.inc:2807) in /var/www/dev.hrichina.org/htdocs/includes/bootstrap.inc on line 1505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var/www/dev.hrichina.org/htdocs/includes/common.inc:2807) in /var/www/dev.hrichina.org/htdocs/includes/bootstrap.inc on line 1505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var/www/dev.hrichina.org/htdocs/includes/common.inc:2807) in /var/www/dev.hrichina.org/htdocs/includes/bootstrap.inc on line 1505
错误 | Human Rights in China 中国人权 | HRIC

错误

网站遇到了不可预知的错误。请稍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