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对比现实:中国的环境挑战

2011年07月18日

要写出中国严重恶化的环境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这幅图画范围之广尽人皆知——令人无法容忍的空气污染、致病的水污染、大面积森林砍伐、正在蔓延的荒漠化、农田大量减少、生物种类多样性急剧减少。这是一幅没有希望的图画。但是,与这幅严峻图画对照的是,过去三十年里中国在减少贫困、延长寿命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在这种情况下,写文章报道中国突飞猛进地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技术、砸重金投资修建排污系统、建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在全国各地植树造林已成为时髦。这幅图画传递着希望。

理解中国环境问题之所以困难,缘于现实中绝望与希望并存的鲜明对比。所有污染都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同步发生的。虽然经济上的成功正加速形成对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压力,但现在中国政府也大量投资环保,而且眼下的政治口号都是要在建立绿色低碳经济的同时,还要提振国内的消费。中国政府的政策日益重视环保,政策专家也非常了解,如果不采取坚决行动,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后果将是可怕的。那么,怎么才能使两者一致呢?

本文旨在对中国环境问题的整体状况提供一个鸟瞰式分析——概述正在做出的改善环境的努力和所受的种种限制——这对于中国减少生态破坏、达到新的环境平衡所需要的方向和时间框架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估是很必要的。从长远来看,这种环境平衡对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此外,中国的环境条件也将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经济”和“经济成长”的概念是人类生活的构成部分。这些领域的活动实际属于次生物系统,因此,有赖于生物系统的健全。生物系统的恶化将最终削弱维持人类活动的所有能力,甚至包括生命本身。但是,要从毁坏之途上扭转过来需要时间,原因涉及中国发展的基本因素——人口、水和能源。

不光中国有自己的环境体验——任何地方的人都已经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世界各地生物的多样性已经在减少,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现在正改变着大气的长期结构,导致可能会将我们文明世界所熟悉的气候从“最佳状态”倒退到很不适宜于人类生存的变化。

从历史上看,许多世纪以来中国对养活其众多人口进行了长期探索,这可以从黄土高原这样的光秃景观,大运河这样的巨大水利工程项目,以及遍布各地的农业坡式梯田上看出。如今,中国不仅人口众多,而且自1980年代以来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虽然创造了令人羡慕的繁荣,同时也导致了更高水平和更快速度的物质消费,从而耗尽自然资源。

任何经济体都不可能保持物质产出和消费不断增长而没有严重的环境后果。即使付出艰巨努力,也得花很长时间来消除过去所造成的恶果。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国想在环境上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找到一个新的物质消费平衡——西方高消费的发达经济体尚未找到的东西。那么,什么可能是中国最好的前景呢?

决定性参数

人口

目前中国的人口刚超过13.4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人口超过10亿。要知道,供养10亿人,这可是一个非常大的人口数字。第三个人口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相比之下,美国的人口只有3亿1200万,但领土比中国还稍大一些。

此外,中国的耕地却只占全世界农地的9%。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仅有15%是可耕地。中国过去几年在增加国内粮食供应方面做得相当好,但如果其人口如预期般在2030年增加到15亿,那么,为新增的近2亿人口提供足够粮食将是个非常重大的任务。

扩大农业生产受到生产要素之一的土地可用面积的制约,而且中国的农业产量已经相当高,再提高不那么容易。农用耕地因快速城市化而流失。许多非法攫取农民土地的事件因赔偿不足或不予赔偿而导致抗议。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政府要恢复因非法使用而失去了的土地,增加产粮农用耕地,1并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2011-2015年)提高生产能力。2

供水

日益严重的缺水问题可能是制约中国发展的最大因素。中国的水资源只占全球的7%,其人均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此外,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中国的北方地区,人口约占全国的45%,耕地占60%,但水资源仅占16%;而中国的南方地区,拥有全国水资源的84%,却只有55%的人口和40%的耕地。3

中国的供水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地下水和冰川。地表水指溪流、河、湖和湿地中的水;地下水指位于地表之下的土壤和地下蓄水层中的水。一般来说,地表水是由降雨自然补充的;地下水则来自雨水、溪流和河流水的地表水补给的。中国的地表水是由冰川融化和降水补充的。中国拥有大量河流湖泊,当河流流过平原时,水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地下水为中国70%的人口提供了饮用水,并灌溉了40%的农地。农业用水占中国70%的用水量。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满足巨大人口和工业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的同时,又不损害农业的需求​​。

中国准备在2011年展开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其中包括现场调查工作。预计将有80万普查人员访问农村和城市各地,调查湖泊、河流和水库的数量及其状况,评估保护区和灌溉区的工作,分析地下水的状况等等。4通过普查所得的重要信息应有助于中国更好地以证据为基础做出决策。

能源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2010年已超越美国­——而且还是使全球变暖的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国。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合并累计用电10900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2.72%。同期,其它行业耗电增加比率分别为:农业3.16%、工业12.31%(占中国总耗电量的73.5%)、第三产业15.51%。5

水和能源的消耗与生产紧密相连。在能源生产的每一个方面几乎都要用水,而运输和处理水又需要消耗能源。例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从煤炭开采到发电,每一个生产过程都需要大量的水。燃烧化石燃料也制造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煤在燃烧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微粒和煤尘,所有这些都对人体和生态系统有害。煤尘的总量不容易估计,但其影响已经十分明显。例如,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被污染的著名的无锡太湖其20%的污染物来自煤尘。此外,中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散布大量煤尘,这种煤尘在山西、内蒙古和陕西这些重点产煤省份尤其严重。6

交通运输中越来越多地使用石油产品,正在制造笼罩许多中国城市的烟尘浓雾。以最典型的北京为例:2009年初,北京有350万辆汽车,而两年后的今天是490万辆。这些新增加的车辆燃油量,越来越严重的交通堵塞,以及汽车尾部排气管排出的废气,数量都非常大。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30个城市中20个在中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燃煤的使用和越来越高的机动化程度造成的。7《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1-2015)》目的在通过改造尚未升级的燃煤锅炉和炉灶、改造燃煤发电厂的质量,并实行更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来改善空气的质量。


上海的黄昏,笼罩城市烟雾中的落日。2008年。照片来源:Suicap/Wikicommons

根据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国承诺,到2015年削减其能源强度——一种对能源效率的度量——即单位GDP能耗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这将帮助中国实现其设定的国家目标,即以2005年的水平为基准,到2020年减少二氧化碳强度40%至45%,8并且在减少空气污染方面还将做更多工作。2012年,减排标准可能会更为严格,并将迫使许多燃煤发电厂安装减少污染的设备。

中国对煤碳大量依赖的情况不可能很快改变。中国的计划是通过对其它类型能源的投资来逐渐改变对煤碳的依赖。因此,中国正为沿海地区进口比较清洁的液化天然气——它在中国国内产量很小——而沿海地区能够承担较高的价格。即便中国政府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正在对其现有的和正在建造的核发电站进行安全程序检查,新的核电站仍在广东等较富裕地区建造,以使那些地区更快地减少对煤碳的消耗。

中国水利资源丰富。在未来几年里,也就是到2013年,中国有许多计划要把发电量从大约2100亿瓦增加到3100亿瓦,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项目。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和四川是很有潜力的省份。问题是这些地区中有些地方不仅在生态上很敏感,而且处在地壳构造的活动地带。比如,专家们呼吁重新考虑建造云南怒江大坝。福岛事故使人们对在地震活跃地区的建设有了新的警觉。9

至于风力发电,虽然发电量每5年翻一番——2010年是40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但其中34%还未接入全国电网。中国的宏伟目标是继续增加发电量,并到2015年将9000万千瓦接入电网。10

虽然中国太阳能发电能力目前还只有10亿瓦,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和出口现在均居世界领先地位。最近的报告显示,中国在福岛事故后放缓了核发电的发展,但正在考虑将在原先的太阳能发电目标上再增加一倍,即到2015年发电量达到100亿瓦。11

对比现实

这幅图画中令人担忧的部分是那些在全中国各地推行的巨大发展计划。比如,到2015年,中国要增建55个新机场(总数达到230个)以接待每年4亿5000万人次。国内的旅行和旅游业将增长——这会给环境增加巨大压力。另一个例子就是对偏远地区的继续开放。在新疆,正在修建高速公路、公路,以利于开发丰富的矿藏资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积极的,因为预计到2011年将能创造33万8000个就业机会。12但是,即使在矿藏开采中使用最新技术,但仍然将导致大规模的环境恶化。

积极的一面是,在未来5年内中国准备斥巨资用于脱硫脱硝技术,以减少因燃煤电厂造成的空气污染。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已经把对城市污水处理率从24%提高到了75%,13并有重大计划在未来几年里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水平。不过,中国毕竟每年产生600亿吨污水,并没有全部获适当处理,未来5年污水量将升高达800亿吨。除了对污水处理继续投资外别无其它选择。至于固体垃圾,有些城市在未来几年里投资新的处理技术,如天津,那里的焚化炉每天将可焚烧数千吨垃圾,并同时产出能源。14

计划、目标和资金是处理这些问题的关键,但是其它重大挑战是监管和严格执法。地方官员并非不知道污染者是谁,更多情况下他们是知道的。以郑州西流湖为例,那里的污染比允许的水平高出了110倍。附近的制造厂和污染制造者众所周知,15就等有关当局到那里去履行职责。

最近在浙江台州发生的案子为全国各地应该如何做提供了好的经验。2011年3月,台州速起蓄电池公司经理和包括区环保办副主任在内的3名政府官员被逮捕,原因是附近村民(包括儿童),发现血液中铅含量高度升高。对这家公司进行的调查显示,他们排放的气体和水里铅的读数超过法定限制,铅可能已经污染了地下水,村民被告知不要吃在附近种的粮食。工厂被责令停止生产以解决问题。这是有关铅中毒的最新报道。中国各地一直有许多类似的案例。台州案导致该地区对工厂实行更为严格的检查,并对污染源施以罚款并逮捕了行业的负责人和地方官员。16

一个发人深省的案子是紫金矿业集团案,它是中国最大的公开上市的黄金生产商和铜的主要供应商。该集团的环保记录一直很差,2009年被列举7项违法行为。2010年7月3日,该集团福建矿区泄漏了240万加仑含铜酸性废水,造成的污染毒死了将近2000吨河鱼。监管人员对该集团拖延发布事故原因进行了调查。泄漏事故发生后9天,这家公司没做任何解释,直到7月12日才最终公布了泄漏的消息。这一消息使该公司股票大跌。造成事故的工厂被勒令关门整顿,最后被罚款143万美元。由于有许多负面报道,该公司表示愿意改善其环境和安全措施。人们希望紫金集团已经吸取教训,并展望未来,纠正其污染环境的行为。但是,显然这一事件并没有影响该公司的业绩:2010年,该集团利润增长了46%,收入增长36%。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揭露了紫金案件以及其它上市公司的违法行为,呼吁为紫金矿业集团挂牌的香港股票交易所必须从速公开所有违反环保的行为。17中国政府允许公布更多环境数据,这对非政府组织的工作和媒体报道这些违法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

另一个令人鼓舞的事例是云南农民张正祥同污染昆明滇池的工业废水作斗争的故事。多年来,他绕滇池125公里长的湖岸线巡视,查找问题,熟读法律,搜集证据。张正祥及其家庭为此多次遭打压和骚扰。他还曾被人攻击,但大难不死。他的邻居认为他为环保走得太远以至于惹祸上身。但是,他告倒了160家排污企业,揭露了100多名官员。他的努力迫使240多名老板取消了他们的项目。2009年,张正祥被中央电视台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10人之一。18

结论

中国人民继承的是一个在数千年里被大规模破坏的生态系统。随着人口的继续增长,对环境的进一步毁坏可能会对中国政府试图建立小康社会(和平与繁荣)的承诺形成牵制。
现在,科学家已经明确指出行星是有界限的。19换言之,生态限制是存在的,人类不能战胜自然。实际上,人类的长期生存需要我们保护不可替代的自然环境服务,它提供我们有利于人类文明的气候条件、清洁的空气、清澈的水源和健康的土壤。一味追求GDP的增长,将其视为成功的首要指标,势必忽略因削弱生物圈的生存能力从而导致其恶化的长期代价。

西方国家还未实现环境可持续性的过渡,因为它们把物质消费的增加视为经济成功,认为消费越多经济就越好。其实,西方世界有最好的条件走出一条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新路而不必牺牲太多繁荣。拥有较高技术和管理能力的西方可以选择改变 “增长”的模式,这种模式将不是基于物质消费而是基于福祉。人口仍在不断增长的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大国,将对所有种类的自然资源提出更多要求。人们将很难看到中国的环境可能不会继续遭到另一代人的破坏。

那么,什么是最好的结果呢?中国需要加紧采取措施减缓环境恶化的速度,从而使生态系统能尽快稳定下来。对生态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如云南和四川,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加以保护和保留。如果说这意味着要放弃利用水力发电和开采矿藏资源——那就这么做。环境已经恶化的地区必须小心地加以复原,以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大规模的环境复原项目同样可以提供就业和发展机会。

虽然中国将继续需要很多能源和水资源,但中国有达到更高层次效率的巨大机会。实现效率并不只是做技术性的修正——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即把效率优先作为最佳政策和管理的成果。因此,能源和水的价格必须朝着反映它们真实价值的方向上调(这一点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整个水电工队伍需要训练或重新训练以达到最优化的效率。这些被低估的技能也属于专业服务的种类,我们可以去“消费”它们,以达到更高的福祉。为人民生产清洁、安全和健康的食品则是另一个具有成长潜力的行业。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公布环境数据。这一做法应进一步用于公布所有种类的数据,同时改善数据的质量。通过制度性的改革来改进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和媒体自由度,对建设一个有环保意识的社会也是至关重要的。允许非政府组织发挥其作用,监督公共事务,将改善问责制。

编辑注释请见英文文后。

Endnotes

1. “China Recovers 18.63 Billion Yuan from Illegal Land-use Practices in 2010,” Xinhua News Agency, April, 19 2011, 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2010/china/2011-04/19/c_13835882.htm. ^

2. Liu Xinyong, “China Should Maintain Grain Security by Boosting Domestic Production,” Xinhua News Agency, April 12, 2011, 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2010/china/2011-04/11/c_13823850.htm. ^

3. Julian L. Wong, “The Food-Energy-Water Nexus,” Harvard Asia Quarterly, Spring 2010, http://www.americanprogress.org/issues/2010/07/pdf/haqspring2010final.pdf. ^

4. Liang Chao, “China to Launch First National Water Census,” China Daily, March 18, 2011, 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1-03/18/content_12195217.htm. ^

5. “China’s Power Consumption up 13.4% in March,” Xinhua News Agency, April 14, 2011, 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2010/business/2011-04/14/c_13828966.htm. ^

6. Chen Yingqi and Cang Wei, “Effort Afoot to Prevent Pollution from Sandstorms,” China Daily, April 14, 2011, 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1-04/14/content_12323176.htm. ^

7. The World Bank, “China Quick Facts,” http://web.worldbank.org/WBSITE/EXTERNAL/COUNTRIES/EASTASIAPACIFICEXT/CHINAEXTN/0,,contentMDK:20680895~isCURL:Y~menuPK:318976~pagePK:141137~piPK:141127~theSitePK:318950,00.html. ^

8. “News Analysis, ‘China’s 1Q Power Consumption Indicates Emissions Challenges’,” Global Times, April 15, 2011, http://business.globaltimes.cn/china-economy/2011-04/644798.html. ^

9. Li Jing, “Experts Say Rush to Build Hydropower Poses Risk,” China Daily, April 19, 2011, 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1-04/19/content_12349192.htm. ^

10. “China Grids to Connect 90 Million Kilowatts of Wind Power by 2015,” Xinhua News Agency, April 16, 2011, http://www.chinadaily.com.cn/bizchina/2011-04/16/content_12337790.htm. ^

11. Liu Yiyu, “China may Double Solar Power Capacity Goal,” China Daily, April 1, 2011,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1-04/01/content_12260023.htm. ^

12. “Xinjiang Invests Heavily in Road Construction,” Global Times, April 12, 2011, http://www.chinadaily.com.cn/bizchina/2011-04/12/content_12313169.htm. ^

13. “China’s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Rate up by 24% Points,” Xinhua News Agency, March 15, 2011, 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2010/china/2011-03/15/c_13780003.htm. ^

14. “China’s Largest Trash-burning Power Plant to Start Operating before June,” Xinhua News Agency, April 15, 2011, 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2010/china/2011-04/15/c_13830700.htm. ^

15. “Zhengzhou Xiliu hu wuran yanzhong wushui zhi zuigao chaobiao 110 bei” [郑州西流湖污染严重污水值最高超标110倍], Henan Business Daily [河南商报], March 15, 2011, http://news.dahe.cn/2011/03-15/100646027.html. ^

15. 李雅静,孙益锐.  郑州西流湖污染严重  污水值最高超标110倍.  河南商报,2011-03-15.  http://news.dahe.cn/2011/03-15/100646027.html. ^

16. “East China City Cracks Down on Pollution after Lead Poisoning Scandal,” Xinhua News Agency, April 19, 2011, 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2010/china/2011-04/19/c_13835782.htm. ^

17. Ma Jun et al., Hong Kong’s Role in Mending the Disclosure Gap (Civic Exchange and Institute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 March 2010), http://www.civic-exchange.org/en/live/upload/files/100331MendingGap.pdf. ^

18. “The Lake Defender,” Global Times, April 9, 2011, http://special.globaltimes.cn/2011-04/642477.html. ^

19. Johan Rockstrom et al., “A Safe Operating Space for Humanity,” Nature, Sept. 24, 2009,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61/n7263/full/461472a.html. ^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var/www/dev.hrichina.org/htdocs/includes/common.inc:2807) in /var/www/dev.hrichina.org/htdocs/includes/bootstrap.inc on line 1501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var/www/dev.hrichina.org/htdocs/includes/common.inc:2807) in /var/www/dev.hrichina.org/htdocs/includes/bootstrap.inc on line 1505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var/www/dev.hrichina.org/htdocs/includes/common.inc:2807) in /var/www/dev.hrichina.org/htdocs/includes/bootstrap.inc on line 1505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var/www/dev.hrichina.org/htdocs/includes/common.inc:2807) in /var/www/dev.hrichina.org/htdocs/includes/bootstrap.inc on line 1505
错误 | Human Rights in China 中国人权 | HRIC

错误

网站遇到了不可预知的错误。请稍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