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发表文章,大谈防止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颠覆中国。这篇文章实际上是胡锦涛去年10月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讲话的要点。中国官方媒体为此大为造势,引起国际媒体的各种解读。这篇讲话究竟意释放了什么信号 ?是“防止和平演变”的老生常谈,还是另有玄机?下面,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当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走入死胡同,当局在十八大前,已经拿不出任何像样的改革方案。原因在于中共执政集团已经完全沦为自利型的特殊利益集团,任何改革势必触动权贵集团的利益,动摇一党专权体制,这是当政者绝不允许的。下面,从改革的四大板块——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来分别剖析一下。
政治改革早已停滞多年,这是当前中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症结所在,但当局绝不肯放弃对权力的垄断。经济改革也陷入困境,当前中国社会最突出的矛盾是长期以来利益分配格局严重失衡和不公,导致国进民退,官富民穷。然而,经济领域的任何改革势必触动权贵集团和垄断企业的利益,动摇一党体制的基础,这是当局所不愿承受的。社会改革,当务之急是改革户籍制度,这种把农民工视为“二等公民”的制度早已遭到广泛批评。但户籍制度是当局控制整个社会的基石,一旦取消,当局唯恐失去对社会的控制;另外,也担心由此引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对已经目前下滑的经济雪上加霜。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当局只好捡软豆腐捏,在文化体制改革上做文章,装点门面;因为如果在十八大前,当局提不出任何深化改革的方案,实在无法向党内外交代。这是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深层原因。其次,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当局通过把原来国有的文化新闻事业单位推向市场,既卸掉了财政包袱,同时又给经济增加一个新的增长点,提振已经疲软下滑的经济。这是当局的如意算盘。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把文化新闻事业单位推向市场后,当局担心它们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而使得这些年来凭借互联网出现的社会多元化的民情舆论更加难于控制。这是胡锦涛强调警惕西方敌对势力思想和文化的渗透的现实考虑,既表现出对党文化和主旋律被边缘化这一现状的担忧,同时也是对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副作用预作防范,收紧对社会舆论的控制。
国际媒体在解读中国当局实施文化体制改革时,大都从这是中国实施大外宣战略,提升大国外交的软实力这一角度进行评论。这是不错的,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而且是其表,其里则是上述分析所指出的中国内政的需要,是当前中国改革陷入困境,无路可走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