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从谷歌在中国的最新情况开始。
2006年1月,我们启动了在中国的搜索引擎“谷歌中国”网站(Google.cn)。我们是基於这样的信念,即让中国人民获得更多的信息和一个更开放的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比我们因同意审查一些搜索结果带来的不愉快更重要。虽然我们面对挑战,尤其是在过去一年到一年半时间里,但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功。
在中国,谷歌已成为第二受欢迎的搜索引擎,仅次於百度,而我们是第一个让 用户 了解根据中国法律其搜索结果已被过滤的搜索引擎。我们的地图、手机和翻译服务的使 用率快速增长。从商业观点看,虽然我们在中国的收入相对於我们更大的业务来说还很 小,但2009年最后一个季度却是我们在中国的收入最成功的一季。
但是,在过去的一年,我们看到中国越来越多地在尝试限制网络言论自由。众多网 站包括YouTube、卫报、Facebook、推特、博客和维基百科等许多网站被屏蔽,其中一些 网被无限期屏蔽。此外,去年6月,中国政府宣布所有在中国销售的个人电脑必须预装可 能被用於审查网络内容的软件。后来,因遭公众反弹和来自电脑公司的压力,才撤销了 这一计划。
最近,在去年12月中旬,我们侦测到一次来自中国、针对我们公司基础架构发起的 非常高技术、有针对性的攻击。这个起先看似孤立的安全事件(尽管很严重)经调查发 现其实事情并不简单。
首先,至少20家其它的来自於广泛商业领域——包括互联网、金融、技术、媒体和 化工等行业——的大公司成为相似的攻击目标。
其次,这次攻击虽然未成功,但我们相信其主要目标是为了秘密进入Gmail帐户。
第三,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数十个在美国、中国和欧洲的中国人权活动人士的Gmail账 户经常遭第三方侵入。我要说明的是,入侵事件的发生并非由於谷歌的安全漏洞,最可 能的途径是通过在用户电脑上放置网络钓鱼诈骗软件或恶意软件而为。
对我们公司基础设施的攻击和攻击所揭示的监视行为,以及过去一年试图进一步限 制网络言论自由的行为,使我们作出决定:我们不再愿意对我们在中国的搜索结果进行 内容审查。这一决定同我们启动“谷歌中国”时的保证是一致的,那就是我们将仔细监 测在中国的运营条件,包括新的法律和其他对我们的服务做出的限制。
我要强调,虽然我们知道这些攻击来自中国,但是我们并不准备说谁实施了这些攻 击。我们知道这些攻击违反了中国自己的法律,我们希望中国当局跟美国政府合作对此 事进行调查。
本星期早些时候我们停止了在“谷歌中国”网站上对谷歌搜索、谷歌新闻和谷歌图 片等搜索服务的审查。访问“谷歌中国”网站的用户现在被转到“谷歌香港”网站 (Google.com.hk),我们在那里提供未经审查的简体中文搜索,是专为中国大陆用户设 计的,并通过我们在香港的服务器传送。
解决如何兑现我们的承诺、停止对“谷歌中国”的搜索进行审查的问题一直是很艰 难的。我们希望世界上有尽可能多的人能够获得我们的服务,包括中国大陆的用户。但 是,中国政府在跟我们讨论的时候自始至终都十分明确地表示,自我审查是一项没有商 量馀地的法律要求。我们相信,通过“谷歌香港”网站提供未经审查的简体中文搜索的 新做法,是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挑战的一个切合实际的方法──这种做法完全合法,并将 明显增加中国用户的信息获取量。我们清楚了解中国政府可能会随时封锁我们的服务— —其实,我们已经看到在“谷歌香港”网站和谷歌网站上对一些搜索查询所进行的间断 性审查。
在谷歌的更广泛的业务方面,我们计划继续在中国的研发工作,也会保持在中国的 销售,不过销售团队的规模显然将部分地取决於中国大陆用户访问“谷歌香港”网站的 能力。
在讨论谷歌面临的更广泛的全球挑战之前,我们想明确指出,所有这些决定均由我 们在美国的管理人员推动和实施,在中国的员工不能也不该对此负任何责任。自一月份 我们发表声明以来,在中国的员工尽管面临种种不确定因素和困难,但他们仍一如既往 地致力於为我们的中国用户和客户提供服务。我们为他们感到无比骄傲。
注释
1. 证词全文请参见:国会暨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 《谷歌与中国的互联网管制:人权与贸易的关系?》, 2010 年3月24日, http://www.cecc.gov/pages/hearings/2010/20100324/davidsonTestimony.pdf. ^